《蒙娜丽莎》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所绘的一幅肖像画与其代表作。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也被视为世上最负盛名、访问量最大且最常被写、唱、模仿的艺术作品。该画中描绘了一位表情内敛的、微带笑容的女士,她的笑容有时被称作是“神秘的笑容”。
这幅画所描绘的模特被认为是佛罗伦萨富商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丽莎·焦孔多。它被涂在白色的伦巴第白杨木版上。达芬奇从未将这幅画交给焦孔多家族,后来据信他在遗嘱中将这幅画留给了他的学徒达奥雷诺。它被认为是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所绘制;然而达芬奇可能一直到1517年才完成该作。最后,《蒙娜丽莎》被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买下,现在则为法国的财产。自1797年以来便一直在巴黎卢浮宫展出。
《蒙娜丽莎》画的尺寸为77 cm × 53 cm,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画作之一。它拥有1962年历史上保险估值最高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价值1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的8.7亿美元)。
蒙娜丽莎是从英文的“Mona Lisa”音译过来的,来自于达芬奇去世31年后由乔尔乔·瓦萨里著成的《艺苑名人传》。在其中,乔尔乔·瓦萨里认为这位模特是佛罗伦萨富商弗朗切斯科·德尔·焦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夫人丽莎·焦孔多。蒙娜在意大利语为Madonna,简称Monna(或作Mona),中文翻译为“我的女士”,通常放在女性的名字前,相当于英语中的“Madam”。所以,蒙娜丽莎的意思是“丽莎夫人”。
这幅画的另一个名称是意大利语“La Gioconda”,这是焦孔多(Giocondo)的女性化拼写。意大利语中,“gioconda”的解释是“轻松的,无忧无虑的”,因此“gioconda”也可以指“无忧无虑的妇人”。由于她的微笑,此名称便有了两层含义。法语名称“La Joconde”同样可以这样解释。
19世纪以来,“蒙娜丽莎”(Mona Lisa)和意大利语名称“Gioconda”已经成为了这幅画固定的名称。
在达芬奇的作品中,《蒙娜丽莎》,和《圣叶理诺在野外》、《三博士来朝》及《最后的晚餐》是少数其真实性从未受到严重质疑的作品。 达芬奇在1503年10月开始创作《蒙娜丽莎》,有些学者认为,《蒙娜丽莎》是在1503年或1504年在佛罗伦萨开始制作。尽管卢浮宫声称它“毫无疑问在1503年至1506年之间绘”但艺术史学家马丁·坎普表示:《蒙娜丽莎》具体的创作时间并无法完全确定。 亚历山德罗·维佐斯则认为这幅画拥有达芬奇生命的最后几年之前的风格特征。其他学者则争辩表示鉴于历史文献,达芬奇是在1513年开始画《蒙娜丽莎》。
根据瓦萨里的记载,“这幅画虽耗时4年完成,但[他]并没有完成它”。1516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邀请达芬奇去位于国王的昂布瓦斯城堡附近的克劳斯·吕斯城堡工作。据说他也将《蒙娜丽莎》一起带去。达芬奇去世后,他的画作便归学徒们和助手沙莱所有。艺术史学家卡门·巴姆巴赫得出的结论是,在1516年或1517年达芬奇仍持续绘制《蒙娜丽莎》。但鉴于达芬奇的右手大约在1517年瘫痪,也可能表明达芬奇为什么没有完成《蒙娜丽莎》的原因。国王花了4000埃居买下了它,并把它保存在枫丹白露宫,直至路易十四时期将它移到凡尔赛宫。在16世纪《蒙娜丽莎》被涂上了清漆。法国大革命后,1797年开始,《蒙娜丽莎》在卢浮宫永久展出。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这幅画在达芬奇死后曾被人剪裁过,画的两边被切割掉一部分。在《蒙娜丽莎》的早期版本中,画的两侧有两个柱子,但这只在原稿中出现过。法籍科学工程人员帕斯卡尔·科特(Pascal Cotte)曾使用多光谱相机拍摄《蒙娜丽莎》。他运用紫外线及红外线拍摄取得的高清影像,证明《蒙娜丽莎》早年是画在白杨木画板上,且经过画作分层范围及前置作业(石膏底)显示这幅画并未被切割过。
《蒙娜丽莎》曾经失窃
1911年8月20日,曾在卢浮宫内担任油漆匠的温琴佐·佩鲁贾于闭馆时躲入储藏室,趁隔天周一休馆取下画作,藏于大衣内窃出博物馆。馆方在22日发现《蒙娜丽莎》遭窃,于是进行一周闭馆调查,并祭出高额悬赏金。由于持续没有画作的下落,在各家报纸的报导下,《蒙娜丽莎》逐渐有了知名度。
法国警方一度怀疑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偷了画作,并将其逮捕。因为纪尧姆和毕加索有来往,毕加索也被带到警局问话。不过二人最后都被无罪释放。
两年后,佩鲁贾觉得风头已过,想要将《蒙娜丽莎》卖给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遭警方逮捕。被捕后佩鲁贾声称《蒙娜丽莎》是意大利的财产,理所当然该回到意大利。由此佩鲁贾获得意大利国民广泛同情,而意大利象征性地将佩鲁贾只拘禁六个月,但因为他是在判刑六个月之前就被逮捕,所以当庭释放。
【名画今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躲避战火《蒙娜丽莎》与其他文物从卢浮宫搬置昂布瓦斯城堡接受保护,随后被转移到禄迪修道院和香波尔城堡,最后则是带到蒙托邦的安格尔博物馆,直至战争结束后才回归卢浮宫。
1956年12月30日,来自玻利维亚的乌戈·昂加萨·维勒加斯(Ugo Ungaza Villegas)向《蒙娜丽莎》扔掷石头。导致画作左肘附近的一粒颜料脱落。幸运的是当时这幅画早已受到玻璃的保护,因为在几年前曾有一名自称爱上《蒙娜丽莎》的人,使用剃须刀片试图将它切开并偷走它。从那之后,卢浮宫则改而使用防弹玻璃,避免《蒙娜丽莎》受到任何进一步的攻击。
1974年4月21日,《蒙娜丽莎》巡回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时,一名妇女因不满博物馆内缺乏无障碍坡道,试图朝着这幅画喷洒红漆而被当场逮捕。
近几十年来,《蒙娜丽莎》曾三度被临时搬迁以适应卢浮宫的翻修:分别为1992年至1995年、2001年至2005年以及2019年。其中在2019年引入的新排队系统,博物馆参观者必须排队才能看到这幅画。排完队后,一组人有大约30秒的时间观赏《蒙娜丽莎》。
2009年8月2日,一名俄罗斯妇女因被剥夺法国公民身份而恼怒,向《蒙娜丽莎》投掷陶瓷茶杯;然而茶杯容器撞到防弹玻璃后则摔碎了,女子当场被捕。
2022年5月29日,一名男性活动家伪装成坐在轮椅上的女性,向《蒙娜丽莎》的防弹玻璃投掷蛋糕,表示是为了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但该幅画没有被损坏。
内容编辑自【维基百科】